氨氣制冷劑是二級毒性物質,當氨氣濃度在0.5~1%時,人在此環境中停留30分鐘后,病情嚴重或死亡;當氨氣濃度在15.5~27%時,遇上明火發生爆炸。
氟利昂的制冷劑本身沒有毒性,但是遇上明火或電弧,會分解出HCL、HF等有毒氣體。氟化合物對人體生理的影響主要是窒息,特別是船用機組比較密封,機艙狹窄。
冷凍燒傷是指在人體在接觸到液體或低溫制冷劑時,暴露在外的皮膚上的皮膚和表面的肌肉組織受到傷害。
一、預防措施
操作者在工作中應高度負責,確保機器、設備、管道閥門不會泄漏。應對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,并嚴格遵守有關技術規范。
機房必須備有橡膠手套、防毒衣、救生繩、膠鞋和用于救護的藥品,并由專人管理。因為有些制冷劑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,如果大量泄漏,還可能導致火災或爆炸。一旦著火了,就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泄漏,這是很危險的。按照“預防為主,防消結合”的原則,機房應配備二氧化碳、干粉等滅火器材,以備撲滅油、電等火災。
二、緊急救護
在氨泄漏的情況下采取急救措施。
可編程高低溫試驗箱制冷系統發生事故時,操作人員必須保持鎮靜和鎮定,不要驚慌,以免開機或錯開設備上的閥門,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。要正確判斷情況,組織經驗豐富的技師穿戴防護用品,進入現場搶救。若是高壓管道泄漏氨氣,需馬上停止壓縮機運行,斷開與漏氨部位相連的相關設備管道,并將管道內存氨排出,更換后再進行補焊。當低壓系統管道漏氨時,應立即關閉冷卻裝置的供液閥和相關閥門,開啟風機,排出氨氣,用醋酸噴霧中和,防止污染貨物。接著用管夾將漏點卡死,再重新進行冷室作業,待貨物出庫升溫后再進行抽空補焊。
三、用于發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
氨水對人體造成的危害,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:
氨水濺到皮膚上造成冷燒傷;
氨液體或氨氣體對眼睛的刺激或灼傷;
呼吸器吸入氨氣后會受到刺激,嚴重的會導致昏迷甚至死亡。
出現低溫灼傷時,應立即將被氨水濺濕的衣物脫下,用大量清水或2%硼酸水清洗,不能進行加熱干燥處理,解凍后,涂抹凡士林、萬花油或植物油。
如果不小心吸入氨氣引起劇烈咳嗽,用濕毛巾或醋濕毛巾捂住口鼻。這樣能降低氨對呼吸道的刺激及中毒程度。
當呼吸系統受到氨的刺激較大,且中毒較嚴重時,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,并向中毒者飲用檸檬汁,但不要飲用白開水。如中毒患者呼吸困難,甚至休克,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,并飲用較濃的食醋,有條件的可加純氧呼吸,并立即送院搶救。